在航空制造業中,每一個鍛件的精度和質量都關乎飛行安全,而生產這些關鍵部件的電動螺旋壓力機,其能耗問題一直是困擾企業的"隱形成本黑洞"。某大型飛機制造公司通過引入能源可視化系統,不僅破解了這一難題,更探索出一條智能制造與綠色生產融合的創新之路。
該企業擁有數十臺大型電動螺旋壓力機,但長期面臨三大挑戰:
能耗盲區:傳統設備無法實時監測電能消耗細節;
隱性浪費:異常耗電往往在電費賬單顯現時才被發現;
維護滯后:能效下降常是設備故障的前兆,但難以及時預警。
"我們就像在迷霧中前行,"生產總監坦言,"每年近千萬元的電力支出,卻說不清哪些是必要消耗,哪些是無謂浪費。"
企業引入的能源可視化系統構建起三層監測體系:
實時看板:以折線圖、熱力圖直觀展示每臺設備瞬時功耗;
閾值預警:當能耗超出正常范圍20%時自動觸發報警;
能效分析:通過AI算法識別異常模式,定位問題根源。
系統上線首月就捕捉到一起典型案例:一臺壓力機因液壓閥泄漏導致能耗激增15%,而傳統巡檢方式至少需要一周才能發現此類問題。
該系統的應用產生了超出預期的連鎖反應:
即時糾偏:如操作員小張發現的參數異常,可在5分鐘內完成調整;
預防維護:通過能耗趨勢預測軸承磨損等潛在故障,停機時間減少40%;
戰略決策:歷史數據揭示生產淡旺季規律,助力制定錯峰用電策略。
更深遠的影響體現在ESG層面:企業年減排二氧化碳達820噸,成為行業綠色制造的標桿案例。
這個案例揭示了現代制造的深層變革:
數據即資產:能源流數字化讓隱性成本顯性化;
預測性運維:從"壞了再修"到"未壞先治"的范式轉變;
協同賦能:一線工人與管理系統形成閉環優化機制。
正如該公司CTO所說:"這套系統給我們的不僅是節能工具,更是一套持續改善的數字化基因。"在碳中和目標下,這種將物聯網技術與傳統制造深度融合的實踐,正在重新定義高端制造業的競爭力內涵。
在線咨詢
熱線電話
微信咨詢